返回学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共基础部“三课”系列活动十二:杜欣颖“探秘数学之美,感悟文化之魂”

作者: 时间:2025-04-11 点击数:

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质量,4月10日上午,公共基础部数学教研室杜欣颖老师机械高职222班开设了《两个重要极限》公开课。公共基础部相关教师参与了听课活动

本次公开课以“历史溯源—直观感知—严谨证明—实践应用”为主线,生动诠释了极限思想的深刻内涵。课程从刘徽《九章算术》的“割圆术”切入,通过数值逼近与正多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将古代智慧与现代极限理论无缝衔接;借助动态绘图软件展示函数图像变化趋势,引导学生从直观猜想过渡到ε-δ语言的严谨证明;阶梯式例题设计则强化了“结构匹配”的解题思维,实现知识迁移。教学中,‌‌通过数字人刘徽“穿越”课堂,以算筹演示割圆过程,揭示“割之弥细,所失弥少”的极限思想,让千年数学史焕发新生,体现文化浸润;以“剥橘子”比喻极限探究(外层观察趋势→内核严谨证明),配合切割动画与手势互动,使抽象思维具象化;通过刘徽“十二载割圆至3072边形”的案例,自然引出现实意义——工匠精神与“格物致知”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草稿纸上的长征”信念。‌

课堂深度融入思政元素。从“算筹竹简”到现代极限理论,彰显中华数学的传承与创新;将极限推导中的“无限逼近”映射为人生追求,传递“行而不辍,终至所归”的奋斗哲学;以“续写《九章算术》新篇”为结语,激励学子用数学语言讲述中国科学故事,担当科技强国使命。‌这堂公开课不仅是一场极限公式的推导之旅,更是一次科学精神与中华文化的沉浸式对话,生动诠释了“以文化人,以理启智”的教学智慧。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听课老师针对自己在本节课内容教学中存在的困惑进行了讨论和交流。“独行快,众行远”,相信本次公开课活动有利于老师相互学习,深研理论,共赴成长对进一步提高数学课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版权所有@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地址: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桃山路31号 邮编:221004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6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