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全国职业院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文件精神,为建设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深化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我校计划在未来3年内打造一批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现制定建设方案如下:
一、目标任务
经过3年左右的培育和建设,打造5个高水平、结构化的校级团队,通过团队示范,全面提升教师开展教育教学、实训指导和考核评价的能力,全面实施教师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进一步加强我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为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有力的师资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一)示范引领,以点带面。通过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的示范引领,推动学校教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二)校企合作,专兼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学校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共享人才、共用资源,形成命运共同体,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三)规范选拔,加强培育。注重过程培育,实行动态管理,强化考核验收,保证团队高水平建设。
三、申报条件
根据各系部专业特点,坚持共性与个性相统一、全面和特色相结合,选拔建设校级团队,申报条件如下:
(一)团队师德师风高尚。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广受师生好评。团队负责人及教师无违反师德师风情况。
(二)团队结构科学合理。团队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合理,涵盖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实习指导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骨干成员一般不少于10人且相对稳定。团队中“双师型”教师占比超过一半,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30%以上;骨干成员有不少于2名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
(三)团队负责人能力突出。团队负责人应是具有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的专业带头人;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原则上应具有高级职称;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
(四)教学改革基础良好。重视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及时将最新研发成果融入教学,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承担校级以上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和在线开放课程(含资源共享课程、精品视频公开课程等)开发,并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
(五)专业特色优势明显。校企合作基础良好,积极承担集团化办学、现代学徒制试点、订单培养等工作,承担过市级以上研究课题。师生在市级以上技能大赛中获奖。
四、建设任务
(一)加强团队教师能力建设。制订团队建设方案,建立健全团队管理制度,落实团队工作责任制。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支持团队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学习专业领域先进技术,促进关键技能改进与创新,提升教师实习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积累创新能力。
(二)建立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按照专业领域,由系部建立协作共同体,完善校企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推进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三)构建对接职业标准的课程体系。服务“1”与“X”的有机衔接,校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能力要求,制订完善课程标准,基于职业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有关内容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促进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证书相互融通。研究制订专业能力模块化课程设置方案,积极引入行业企业优质课程,建设智能化教学支持环境下的课程资源,每个专业按照若干核心模块单元开发专业教学资源。组织团队教师集体备课、协同教研,规范教案编写,严格教学秩序,做好课程总体设计和教学组织实施,推动课堂教学革命。
(四)创新团队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构建“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大格局,全面推进“三全育人”,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技术技能培养融合统一。开展相关团队教学改革课题研究,创新模块化教学模式,打破学科教学的传统模式,探索“行动导向”教学、项目式教学、情景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等新教法,支持每位教师形成特色教学风格。明确团队教师职责分工,每位教师要全面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课程标准开发、教学流程重构、课程结构再造、学习管理与评价等专业建设全过程,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效果。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虚拟现实等新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有效开展教学过程监测、学情分析、学业水平诊断和学习资源供给,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
(五)形成高质量、有特色的经验成果。开展交流合作,学习先进经验并不断进行优化改进团队建设方案。总结、凝练团队建设成果并进行转化,推广。
五、进度安排
(一)总体安排。2020年-2022年,申报立项、培育建设、验收认定、成果推广,建成5个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每个团队建设周期一般为3年。年度工作通知由教科处另行印发。
(二)实施流程
校级团队建设的实施流程如下:
1.申报立项。拟申报团队填写《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申报书》,校学术委员会根据文件精神组织进行评审,公布立项团队名单。
2.培育建设。各立项团队根据建设目标任务,细化团队建设方案。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修)订、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等任务;按年度提交项目绩效评价报告和诊断改进报告。
3.验收认定。团队建设任务完成后,学校统一组织成果验收,验收通过后正式认定为校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优先推荐申报上一级教学创新团队。
六、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策支持。学校优先选派团队负责人和教师出国培训和进修。团队教师参加各级教学名师、教学成果奖等评选,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教师参加团队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和职称晋升的重要依据。
(二)加强经费保障。学校列支专项经费,支持校级立项团队开展课题研究、研讨培训、资源开发、绩效评估等团队建设工作。凡审核通过,获批建设的教学团队,每年建设经费为3万元。
(三)强化督查评估。加强团队督查指导,实行动态调整机制,强化成果产出导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