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对职业学校教师形象和角色定位的几点思考

作者:刘翠英 时间:2018-08-24 点击数:

对职业学校教师形象和角色定位的几点思考

刘翠英

职校教师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职校教师是授课班级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是联系学校及学生之间的纽带,是沟通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的桥梁。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要求职校教师要树立良好形象,找准角色定位,扮演好多重角色。

一、职校教师应是学生专业目标的引导者和领路人

在我国,职业教育较之于普通教育,其先天的“营养不足”和后天的“发育不良”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社会认同度准心的偏移。而家长在指导学生进行专业选择时,又往往因认识的局限性和盲目性,表现出种种不理性的举措,致使学生在进校后情绪波动大,思想不稳定,极易掉进“职校无用论”的怪圈。及早并及时对学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尤为重要。

专业思想教育应以集中教育为主,渗透于学科教学的全过程,并结合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职业道德教育同时进行。

一是要给学生讲清楚国家教育结构的调整,使学生了解有关职业教育的政策与发展动态。

二是要讲明职业教育在科教兴国、振兴经济、提高全民素质中的重要性,使学生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懂得读职校一样有前途的道理。

三是要结合市场人才需求现状和专业发展的前景、优势,使学生尽快地了解并熟悉本专业概况及人才需求规格,以便调整自己认识和行动上的偏差。同时,还应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并参与社会实践,或者请已经就业的优秀毕业生作专题报告会,以唤起学生的自信和激发其专业兴趣。

四是要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目标定位,帮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恰如其分地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

二、职校教师应是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者和保健者

职校教师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理论和技术,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一是在班级管理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级作为一个有着一定规章制度的严密群体,班主任要利用这一群体,通过建立自主合作的管理模式,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班级常规管理中,必须想方设法构建学生自我管理体制,为学生设置多种岗位,让每个学生有机会上岗“施政”,有服务同学、锻炼自己、表现自己、提高自己的机会。如:建立各管理小组,明确各小组成员的岗位责任制;设立小班主任、小老师岗位,实行“一日班长轮值制”——每天由一位同学担任“值日班长”,在小班主任的指导监督下,处理班里的日常,发现问题及时向小职校教师汇报。这种形式多样、人人参与、各司其职的自主合作管理机制,使学生逐步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从而提高自主意识。

二是在心理健康必修课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目前,随着高职4.5+0.5和中职2.5+0.5学制的改变,公共基础课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前所未有的提高,各专业都加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修课程,针对学生在成长过程中所遇到或将要遇到的一些典型问题(如新生入学的适应性、学生在交往中怎样处理与同学们的矛盾、学生怎样克服自我中心和任性、考试焦虑等)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和辅导工作。教师应利用心理辅导课设计各种活动来开展展心理健康教育。

三是在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的布置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指导学生布置教室文化和宿舍文化时,可贴上一些心理健康的常识图片和文字资料,形成一个良好的心理氛围,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四是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各科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紧紧抓住以下内容:(1)锻炼坚定的意志品质。(2)培养活跃的思维能力。(3)陶冶积极健康的情感。(4)形成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职校教师应是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者和锻炼者

职校教师工作很重要的内容是要让学生懂得在校既要“会求知、会学习”,同时还必须“会做人、会生活、会技能”,只有具备这“五会”的学生,才能算是合格的职校毕业生,才能适应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激烈的人才竞争、残酷的市场淘汰机制和快速更新的知识与信息等形势的要求。

一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意识,如生存能力、学习生活、集体生活、课余生活能力,提高自我打理生活的能力,合理有效地分配和利用时间,过积极向上、充实健康的职校生活。

二是要培养学生待人接物的正确态度,如一个班级内、学习小组内、寝室内的同学关系,为人处事的原则及习惯,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的能力、辨别善与恶、美与丑、对与错的道德标准、审美观点。结合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

三是要培养朴实的劳动意识。职校生的特点是自我学习、自我服务和自我管理。要培养学生的管理意识和劳动意识,如积极参加校外社会义务服务、校内班级、小组、寝室、卫生包干区的日常清洁卫生、学生干部服务管理等,培养“我为人人”、乐意奉献、勤于劳动的观念。

四是要加强对学生专业技能和就业素质的培养。特别是要善于利用现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吸取和更新知识信息,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展学生视野,让学生形成学习、更新知识与技能的观念,使他们在校既学到书本知识,更能学到终身受用的学习方法。

四、职校教师应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密切关注者和积极评价者

职校教师所面对的是“材料”各异的学生个体,这就决定了职校教师工作的基础、重点、难点都应围绕这些“材料”各异的学生。学生们往往很在乎老师的评价,很在意老师是否做到公平、公正,实事求是,一视同仁。鉴于此,教师必须正确看待和理性评价学生,及时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并予以肯定。

一是学会欣赏和信任学生。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的每一个想法、每一点进步。充分利用人之共性:荣誉感、成就感,及时发现学生的进步、优点等“闪光点”和他们的可爱之处,真诚地给与鼓励和期待。对于学生来说,职校教师的欣赏和鼓励将是一个强大的推动器,既肯定了他的成绩,同时也给他指明努力的目标和方向。特别是当学生产生心理障碍时、受到挫折或遇到困难时、不断犯错误时、有良好表率作用时、有某种特长时、有创新意识时、有良好习惯时、在参加集体或个人竞赛时等等,老师的一句亲切的话语,会给学生巨大的勇气,成为他前进的动力,甚至会让学生创造属于他自己的奇迹和辉煌。

二是学会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从学生所处的角度、位置、环境去看待、理解和处理事情,领悟学生的所思所感所为,给予学生同等的关注。当代职校生思想非常活跃,甚至复杂,各种不符合教育规范和要求的言行时常可能出现。职校教师必须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的教育理念,及时向学生指出、纠正、解决这些问题,不能一味地以制度“压”。应该做到:洒向学生都是爱,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给学生以改正错误的机会,帮助学生处理好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间的关系,形成民主、宽容、友善、和谐的同学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

三是不吝惜爱心的投入。多与学生交心谈心,会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在乎他、关心他和信任他,有助于确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变学生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自我管理。用真诚和爱心,唤起学生的自尊和自信,让学生在学习中、在活动中体验成长、感受进步,享受自身价值得以实现的愉悦感和幸福感。

四是注意评价标准的具体化。既要评价学生有无扎实的专业基础;又要评价学生有无熟练的专业技能;同时,更要综合评价学生有无能适应当今人才竞争所必备的综合素质。要求学生以专业学习为核心,以技能为中心,以提高综合素养为最终目的,讲究方法、加强锻炼、培养特长、提高素质,帮助学生点燃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机,改善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完善自我、提升自我。

版权所有@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地址: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桃山路31号 邮编:221004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6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