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学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马能和同志在院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作者:admin 时间:2018-08-24 点击数:

 

马能和同志在院务委员会

扩大会议上的讲话

2013223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院务委员会扩大会议,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以及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2年工作,研究部署2013年学院改革发展任务,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推进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昨天,一些分院作了大会交流,今天上午大家就如何做好2013年工作进行了分组研讨,大家讲得都很好,达到了相互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2012年学院工作的简要回顾

    2012年,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全院广大教职员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深入贯彻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和“十二五”发展规划,深化改革,强化管理,优化结构,提升质量,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

    (一)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扎实推进。2011年列入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的17所分院和8个办学点学校,以“强管理、重质量、做示范”为主线,切实按照项目建设方案和要求,加大建设力度,高质量地完成了阶段性建设目标,初步形成了办学品牌和优势,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其他各分院和办学点也在不断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2012年又有3所分院和6个办学点成功进入示范校建设行列。全院75所学校中共有20个分院、14个办学点列入国家改革示范校建设项目。

    (二)专业建设不断优化。2012年,新增了25个专业点,更名调整了4个专业点,增设了4个专业方向,学院专业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更加贴近社会需求。成功创建了28个省级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8个省级五年制高职特色专业。印发了《关于做好重点专业认定工作的通知》,明确了认定范围和认定标准,并对2007年以来确定的数控技术、制药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财务会计、应用电子技术、护理、现代农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和旅游管理等9个重点建设专业(类)所涉及到的有毕业生的专业点开展了认定工作。通过材料评审和现场考察,共认定87个专业点为学院重点专业点。

    (三)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化。各校认真贯彻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积极参加专业协作委员会组织的课程负责人说课程、说课改、专业教师说课和教学设计比赛、研究课等各项教研活动,有效推进了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了教学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学院《关于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的意见》,大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学院组织专家对2010年立项的31门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进行了验收,8门课程被评为优秀等级,2012年又评审立项24门课程为院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根据学院《关于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通知》要求,各校深入探索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特色优势和建设途径,推荐上报了89个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学院遴选了20个典型案例并将印发各校。开展了教学设计案例评选,对各校推荐的189份案例进行了评审,共评出一等奖14名,二等奖49名,三等奖64名。

    (四)师资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各校积极开展校本培训,新进教师培训班、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骨干教师公开课、教学开放日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去年暑假期间,学院组织开展了教学管理人员培训,并依托机电、护理、应用电子、会计、计算机等专业协作委员会对近400名骨干教师进行了培训,成效显著。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共组织3000多名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进一步增强了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引领专业发展的能力。在省教育厅2012年度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评审中,学院有6人获评优秀青年骨干教师、2人获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学院印发了《关于评选学院专业带头人的通知》和《关于组织申报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的通知》,遴选了52名学院专业带头人和29个优秀教学团队。认真做好教师职称评审工作。召开了2012年度高校教师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工作会,组织专家对38所分院申报高校教师高级职务的303人材料进行了审核,推荐299人参加省教育厅高评委评审,178人获得通过,通过率59%;对申报高校教师中级职务的177人材料进行了评审,159人获得通过,通过率90%

    (五)实训基地建设不断推进。各校积极申报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2012年有10所分院获批准立项。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特别是针对实训条件不足的专业,加大整改力度,增加经费投入,各分院全年共投入实训基地建设经费超过2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超过10亿元,全院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近6000元;各办学点实训基地建设力度也很大,实验实训条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为高技能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进一步加强实训基地规范化管理,不断修订完善实训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有力地促进了实训基地规范有序运转。

    (六)校企合作力度不断加大。各校不断加大校企合作力度,着力提高校企合作层次和水平。通过积极探索与企业寻求合作的新机制,采取订单培养、企业冠名班、产学研项目合作、参与职教集团建设等方式,努力实现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的零距离对接。有的学校定期与企业联谊或座谈,共商校企合作大计;有的联合数十所高校和企业组建或加入数控、地质、电子信息、制造等职业教育集团,构建了区域内校校合作、校企合作、规模化、集团化和连锁办学的新平台;有的如“东方医院班”、“ 博世双元制合作班”等冠名班富有特色,校院、校企共同培养人才;有的学校开设培训工种10多种,为社区、企事业单位、退役士兵等培训人员数万人次,凸现职业教育的社会服务功能,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截止目前,各分院合作企业共达4000余家,冠名班400余个,企业为学校提供奖学金1000余万元,与企业共同开展产学研合作项目600多个,校企合作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了新的进展。

    (七)职业技能竞赛不断深入。各校继续通过举办技能节、技能活动周、技能竞赛月、岗位大比武等校内技能比赛活动,不断提升学生技能水平,据统计,全院全年共举办校级技能比赛400余场次,有十多万学生参加,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学院专门召开了专业协作委员会理事长、秘书长和技能项目组长会议,制定下发了《关于全面加强专业技能竞赛工作的通知》。依托各专业协作委员会,开展师生技能联赛,先后组织了近20场院级技能联赛,参赛师生达900多人次,并选拔出181名一、二年级学生代表学院参加了省职业教育3大类58个竞赛项目的技能大赛。据统计,比照同组相应项目获奖选手成绩,181名选手中可计入等级奖范畴的共有107人,占参赛选手的59%。此外,焊接、旅游管理、药学等专业协作会在面向成员校技能尖子开展院级技能联赛的同时,随机抽取一般学生参加比赛,护理协作会面向2009级护理专业全体学生开展技能抽测,使技能竞赛的参与者从针对少数学生向面向全体学生转变。在全国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中,江苏取得了91枚金牌获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我们学院的分院、办学点发挥了主力军作用。

    (八)招生就业工作不断突破。2012年,各校严格执行省教育厅各项招生政策,不断加大招生宣传力度,积极建立生源基地,切实加强招生规范管理,严把招生录取入口关,做到招生录取公开、公平、公正,较好地完成了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实际招生3.7万人。继续贯彻苏南地区学校录取最低控制线须达中考总分70%以上、苏中65%以上、苏北不得低于60%的要求,生源质量得到了有效保证。认真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各校通过举办就业知识讲座、校内招聘会、组织毕业生参加大型双选会、到用人单位洽谈毕业生就业等多种形式打通学生就业渠道。截止去年8月底,学院的初次就业率达到90%,超过全省普通高校平均水平。年终就业率达到了95%以上。认真做好五年制高职专转本报名推荐工作,共推荐了1101名学生报考对口本科院校,其中60名学生获得免试保送资格,最终录取率在60%以上,推荐人数和录取率与2011年相比双双翻倍。

    (九)教学、学生管理不断规范。各校根据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和学院《教学管理规程》、《关于加强教学督导工作的意见》等文件要求,狠抓教学管理规范,不断完善教学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逐步建立具有学院特色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多数学校独立设置了与教学管理机构并行的专门教学督导机构,配备专兼职督导人员,专职开展教学督导工作;一些学校制定了《教学督导实施细则》、《教学质量监控信息反馈制度》、《听课制度》、《教学差错和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等一系列教学督导制度,明确了督学、督教、督管等各个环节的职责和任务;还有的学校建立了学校、系部、教研室“三级监控”制度和学生评教、教师评学、同行评教的评价形式,逐步建立起了立体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201212月底,学院在淮安召开了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教学督导的工作要求。组织教学指导委员会的顾问、委员对5所技师分院和22个办学点的教学管理工作进行视导,帮助学校解决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促进学校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管理工作常抓不懈,不断规范,坚持以生为本,关爱后进学生,关心家庭贫困学生,不放弃任何学生。针对学生耐挫能力差的现状,各校通过建立心理咨询室、设立心理健康导师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重塑学生学习自信。学院举办了班主任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各校根据省教育厅关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学籍学历管理的有关规定,切实加强学籍管理,认真做好新生信息入库、在校生电子注册和学籍变更、毕业生资格审核、文凭发放、国家奖、助学金评审、发放等工作。2012年,学院及时为3.7万名新生注册,为3.6万名四年级学生办理教育部电子注册,3.4万名学生颁发毕业证书。积极做好各项学生资助工作,认真开展四、五年级学生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的评审和表彰。全年共资助13万多学生,资助金额达2.4亿。根据教育部关于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有关要求和学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学院规范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办法,开展了学籍管理工作专项视导,不断提高学籍学历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水平。

    (十)校园文化特色不断凸现。各校按照校园文化建设要求,不断完善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和实施计划,不断加强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企业文化和行为文化建设,既重视历史积淀,同时又彰显个性特征。有的学校校园雕塑、文化长廊、绿化景观、实训基地企业文化展示等别具一格;有的学校注重立德树人,强化学生礼仪、开展秩序教育、加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视学校精神文化建设;有的学校修建校史馆、编撰校志、举行庆典,传承学校历史文化;有的学校感动学校人物评选、文化艺术节、科技节、心理健康节、社团巡礼等活动丰富多彩。常州刘国钧分院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办学的亮点在教育部举办的全国职业学校校长培训班上作了专门介绍;常州旅游商贸分院的校园文化建设汇报在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答辩会上赢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学院先后组织建筑、交通、机电类18所学校开展校际间校园文化建设观摩和交流,活动效果明显。

    (十一)国际合作办学不断创新。认真做好NIIT合作项目工作,该项目全年共培训学生4000多人次,聘请17名外教。学院在统筹、协调NIIT合作项目学生培训、外教安排及经费预算和专项财政补助申请等工作的同时,积极与教育厅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卓越国际教育交流基金会联系,努力寻求国际合作办学与交流的新途径、新项目。目前,学院各分院国际合作项目达40个,合作形式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态势。

    (十二)教学研究水平不断提升。各校能够重视教学研究工作,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围绕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和热点问题,大力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办学模式研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程改革和教学方法研究,并积极参与国家级、省市级、学院级课题申报和研究工作,浓郁的科研氛围已初步形成。2012年,各分院投入的科研专项经费超过3000万元,承担省级以上科研课题200多个。学院组织汇编了2011年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材料,促进优秀教学成果的推广与应用。举办了2012年度课题主持人培训班,促进课题研究水平的提高。对学院19个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课题和2012年学院59个立项课题进行了开题论证,并对2010年度学院25个课题进行了结题鉴定。此外,学院召开了院务委员会专题研讨会,就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招生及校园文化建设有关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进一步认清形势,增强了发展五年制高职教育的自觉性。

    (十三)专业协作委员会工作成效显著。2012年,机电、医药、焊接、建筑等14个专业协作委员会进一步健全组织机构,调整充实了各项目组的组成人员。各位理事长认真制订工作计划,分解工作任务,细化工作措施;各位秘书长能够充分发挥沟通协调作用,动员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说专业”、“说课程”、示范课观摩、院本教材开发、教师互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跨校实训、教学资源共建共享等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成效显著,进一步扩大了学院优质资源的功能作用,一批优秀骨干教师脱颖而出,教学能力和水平明显提高。据统计,2012年各专业协作委员会共开展各类活动400多次,参与活动的专业教师及行业企业专家近1万人次。

    2012年,我院工作取得了较大成绩,办学水平和质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但与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人才需求和人民群众接受优质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期盼相比,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主要是:一、办学理念不够新,一些学校沿用中职办学思路仍很明显,高等教育观念不强,适应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的能力比较弱。二、办学能力不够强,一些学校专业特色不够鲜明,教育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设施设备尚不够先进,师资队伍的素质和结构还不能适应高职教育发展要求,等等。这些需要我们不断审时度势,通过深化改革、创新发展、凝练特色来加以解决。

    二、扎实做好2013年学院重点工作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将职业教育作为人才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撑和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重点,要求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教育部提出要着力构建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要求五年制高职教育大胆实践,探索更多有效经验。“创业创新创优、争先领先率先”的新时期江苏精神、全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着力推动服务业大发展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为此,省政府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并专门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工作会议,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要让学生掌握较强的技术技能,使学生好就业、就好业,就迫切需要提升五年制高职办学质量,这也是职业教育践行宗旨、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所在。可以说,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既是党和国家的要求,也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更是老百姓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期盼。我们一定要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务实的举措、更加积极的行动,办好五年制高职教育。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个年头,也是贯彻落实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的承上启下之年,扎实做好2013年学院各项工作尤为重要。2013年学院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意见的通知》精神,以育人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办出五年制高职教育特色为主线,主动适应江苏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需求,更加突出学院内涵建设,更加突出联合共享优势,更加突出办学能力和活力的增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各项工作要围绕“一个中心”、抓好“十二项工作”来展开。

    “一个中心”,即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我们要牢固树立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教学改革的核心地位、教学质量的首要地位和教学设施投入的优先地位,切实把内涵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进一步推动办学能力提升。

    提高教学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既要从基础入手,又要立足长远;既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突破,又要统筹协调,整合方方面面,才能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把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作为教学工作的中心任务;必须坚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为目标,大力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推进课程改革;必须坚持以强化实践教学为着力点,不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必须坚持以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方法改革;必须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努力建立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必须坚持以教师为主体,以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必须加大教学经费投入,为教学质量提升提供动力保障。总之,要通过完善的教学质量提升机制进一步提高办学能力,推动五年制高职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十二项工作”,即认真抓好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招生就业、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校园文化建设、国际合作办学、教学研究、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专业协作委员会建设及信息化建设等十二项工作。

    (一)全力深化教学改革

    各校要根据省政府《关于进一步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意见》对五年制高职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原则、目标、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要求,以及五年制高职教育从2013级开始实行“4.5+0.5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校学习时间为9个学期,校外顶岗实习时间原则上不超过半年等内容进行教学改革。教育部关于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中,也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名称、就业面向、培养目标与规格等十个方面的具体要求。我们要认真研读教育部和教育厅文件,对现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作相应调整,保证与文件精神一致。去年,我们依托专业协作委员会开展了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总结交流和研讨,初步形成了一批人才培养模式典型案例,我们将进一步加以完善,向各校推广。要继续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对接职业资格标准,吸收技能大赛成果,组织编写一批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理论实践一体化、适应学生身心特点和职业需要的校本教材。要继续深入开展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实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多种形式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强化管理,按照学院要求积极推进精品课程建设,不断提高精品课程网站运行水平,让师生共享,充分发挥精品课程对其它课程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学院将以专业协作委员会为依托,继续开展说专业、说课程、说教学设计等专题研讨与培训活动,并面向各校进一步推广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案例和信息化教学成果。

    (二)切实加强专业建设

    各校要按照《江苏省中等职业教育和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标准》,并根据专业对应产业科技发展和生产方式转变的新动态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不断建立和完善五年制高职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与岗位对接的专业开发、设置和调整的动态管理机制,不断优化专业结构,突出专业建设特色。学院将继续支持各校做大做强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五年制高职专业,加强传统专业改造,适度开发一些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急需的新兴专业,坚决调整或撤并一些社会需求少、不适宜五年制高职教育且建设水平低的专业。要切实推进由相近相关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共同组成的专业群建设,最大限度地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率。专业群建设的总体原则是要构建以一个专业为主,多专业相互渗透、彼此支撑、主次分明、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专业群体。要继续加大数控技术、建筑工程技术、药物制剂技术等九个学院重点专业建设力度,已被认定为学院重点专业点的各专业要进一步加强建设,没有列入的甚至差距较大的更要按照学院意见加大建设力度,尽快达到标准。要根据省教育厅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标准,选择办学基础好、综合实力强的专业加强创建,力争2013年创建20个左右省级五年制高职品牌专业、特色专业。

    (三)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各校要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及教育部等部委《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和《职业学校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扎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一是积极引进新教师。要按照学校发展实际制订招聘条件,严格考核,优先录用热爱职教、专业对口、教科研能力和发展潜力较强的研究生;要积极从行业和企业招聘技能过硬、经验丰富、具有教师基本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专任教师;要加强兼职教师的聘用与管理,兼职教师一般应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或高级工以上等级职业资格。二是加强教师培训。要拓展培训网络,丰富培训方式,开展教师政治课、文化课、专业课以及学校、市、省、国家、国外等分层分类培训,不断更新和拓展知识结构,切实提高培训效果。要加强青年教师和新进教师培训,发扬老教师传、帮、带作用,使青年教师尽快入门。三是推动教师到企业实践。要努力在企业建立一批专业教师实践基地,不断完善教师下企业锻炼的保障机制和监控措施,以提高教师产、学、研结合能力为目标,有计划地选派理工类教师进入企业和科研院所锻炼,选派社科类教师到企事业单位锻炼,并以实地走访、撰写体会、举行报告会等形式加强考核,努力提高教师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效。四是加强专业带头人培养和管理。首先要加强院级专业带头人培养,其次要选拔一批具有较大发展潜力、德才兼备的中青年教师作为校级专业带头人和后备力量培养,努力造就一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优秀专业带头人队伍。应充分发挥专业带头人的作用,组织专业带头人举办专题讲座或示范课;五是大力推进优秀教学团队建设。已被评选为学院优秀教学团队的29个团队,要对照学院《教学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在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教学水平方面进一步起到榜样作用。各校要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组建本校各专业优秀教学团队。学院将召开优秀教学团队工作研讨会。六是认真做好2013年学院教师职称评审和高校教师资格认定工作。学校领导班子要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既要成为优秀的教育管理者,也要成为优秀的教育研究者。七是建立健全教师专业化成长激励机制。以政策为导向,加强对教师工作上支持、生活上关心,奖优罚劣、奖勤罚懒,不断增强教师对学校的认同感和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引导教师健康成长。学院将开展教学能手评选,进一步营造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

    (四)着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和校企合作

    各校要着力推进实训基地建设。一是建设好国家级和省级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各有关学校要充分利用项目专项经费和配套经费,继续加强项目建设,使基地更具综合性、开放性和示范性,发挥更大更好的效益,同时要积极创建新的国家级或省级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有条件的学校都要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二是建设好每个专业的实训基地。各校所有五年制高职专业,都要进一步修订完善专业实训基地设施设备配置标准和建设计划,进一步加大经费投入,及时增加和不断更新教学设施设备,满足实验、实习、实训需要,努力做到均衡发展。“十二五”末各校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理工农医类要达到8000元、文史财经类要达到6000元。三是加强实训基地规范管理。健全完善管理规章和运行机制,做到人员配备齐全、管理运行规范,提高设备利用率,实行实训基地全天候开放。四是推进校际实训基地资源共享。以专业协作委员会为平台继续组织教师互相观摩交流,组织学生跨校、跨地区实训,进一步彰显联合优势。

    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一是主动与行业、企业开展合作。牢固树立市场需求导向,积极践行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学校主动的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切实改变“等、靠、要”思想,积极主动地与政府沟通,积极主动地与行业、企业寻求全方位合作,积极主动地拓展办学空间。二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形式。要建立以某种形式为主、多种形式并存的合作模式。要认真总结校企合作经验,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方法和机制,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办校进厂、企业办校、校办企业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要组建有行业企业人员参与的相对稳定的组织机构,校企共同开展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滚动修订、建设精品课程、开发校本教材、探索构建适应工学结合、产学结合的教学体系、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共同培养培训“双师型”教师队伍和企业职工、进行企业产品技术开发与应用等,实现校企双赢。三是努力提高合作层次。合作对象的层次对于合作质量而言至关重要。在面向本地区本系统企业合作的同时,要积极走出去,尽量争取与发达地区企业合作、与国有大中型企业、外资企业乃至大型跨国企业合作,以合作层次提高寻求合作质量提高。要积极加入有关职教集团,促进学校和企业多对多规模化和系统性合作。今年,学院将在卫生类、旅游商贸类、建筑交通类和机电类学校中分别选择12所学校,深入开展校企合作调研,召开校企合作经验交流会,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思路。

    (五)切实做好招生就业工作

    当前,随着初中毕业生生源下降和高职教育类型多样化,我们五年制高职招生面临着很大的竞争压力。我省应届初中毕业生从2011年的84万下降到今年68万,明年还要进一步下降,生源大战在所难免,考验着我们每所五年制高职学校的智慧。我们不但要以办学质量和信誉来赢得生源,也要靠招生策略来赢得战略主动。根据省教育厅发展五年制高职的总体部署和各分院、办学点的办学情况,2013年我院将继续按照稳定规模、优化结构、加强管理、提高质量的原则审定招生计划,计划招生总量4万人左右。同时,学院招生录取分数线继续执行苏南地区原则上达到中考总分的70%以上、苏中地区达到65%以上、苏北地区不得低于60%的要求。因为生源质量的高要求,一些学校完成招生计划面临着考验。各校一定要及早谋划,根据办学实际,妥善安排好2013年招生计划。要进一步加大招生宣传力度,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并组织初中毕业生及家长到校参观交流、教师深入中学、深入家庭宣传等,不断创新招生宣传方法。要进一步拓展生源基地,扩大面向外省、市招生数量,建立相对稳定的外省、市生源基地。要加强与市县招生主管部门的联系及与其它部门的联系,积极争取各方支持。总之,要通过高质量的生源赢得社会信任。学院将在4月份召开招生工作会议。要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面向全体毕业生广泛开展就业指导,切实加强学生就业观教育,定期组织校内双选会、校外招聘会、到用人单位洽谈等活动,不断拓展就业市场。同时要认真及时做好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为学生就业提供服务,努力使学生好就业、就好业,服务百姓民生,促进社会和谐。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要达到80%以上,年终就业率要达到95%以上。

    (六)不断强化教学和学生管理

    各校要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要认真落实学院有关教学管理文件精神和教学督导工作研讨会精神,进一步提升教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一是强化校长是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意识。校长及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亲自上课,并通过听课、教学巡查、教学质量评比等活动,对教学质量进行全过程监控。二是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要配备专兼结合的教学管理骨干队伍,选拔德才兼备的教师担任专职教学管理人员,进一步建立健全校系结合、以系为主的教学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并主动吸收社会资深教育管理研究人员和企业技术骨干,形成第三方校外教学管理队伍,深入开展评教评学。同时,要加强教学管理人员培训,不断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三是强化教学督导。各校要独立设置教学督导室,在校长的直接领导下相对独立地开展督导工作,行使督导职责,及时向校领导报告督导结果,向师生公布督导报告,对被督导部门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和整改期限,同时做到跟踪督导,确保督导工作的完整性、有效性。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各项督导指标体系,尽快形成具有学校自身特色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测和评价体系。四是加强教学管理研究。要围绕现代教育管理观、课程观、教学观、学习观、学生观和评价观,对教学管理发展战略与基本制度、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及相关标准、评价技术与方法、评价的信度与效度等方面开展研究,及时总结、宣传、推广研究成果和典型经验,以不断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学院今年将组织专家对各校教学督导工作进行视导。

    要进一步强化学生管理。一是加强学生日常管理。要加强学生校内管理,完善学生管理机制,班主任必须充分履行职责,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行为养成教育,进行全程引导和跟踪服务,确保学生安全、健康地成长。要加强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建立一批学生顶岗实习基地,强化学生顶岗实习跟班指导,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的劳动合同管理,加强学生劳动保护。学院将依托专业协作委员会适时召开学生顶岗实习管理经验交流会。二是加强学生技能竞赛管理。要切实贯彻学院《关于全面加强专业技能竞赛工作的通知》要求,科学制定竞赛计划,合理设立竞赛项目,切实规范竞赛程序,积极组织学生参加校级各专业技能比赛和各类技能大赛。积极建立各类学生技能兴趣小组,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进一步提高学生技能水平。学院将继续依托专业协作委员会开展院级技能联赛,并选拔优秀选手组建学院代表队参加省技能大赛。三是加强学生学籍学历管理。要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关于五年制高职学生学籍学历管理有关规定和学院《规范学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办法》,认真负责地做好新生入学资格审核和信息入库、在校生电子注册和学籍变更、各科成绩考核、毕业生资格审核和文凭发放等工作。要派专人认认真真地做好学生免学费统计、审核、发放和奖、助学金评审发放以及应征入伍毕业生学费补偿及退役复学生学费资助等工作,确保零差错。学院将继续对各校开展学籍学历管理工作专项视导,组织学籍管理人员培训,召开学籍学历管理工作会议,进一步提高各校学籍学历管理水平。

    (七)深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党的十八大把文化建设作为“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一个重要方面,明确提出要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凸显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对我们校园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作为我们学校来讲,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断提升师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就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实际行动。各校要突出五年制高职教育特点,进一步细化校园文化建设方案,推进学校文化、专业文化、优秀企业文化、传统文化有机结合,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互为补充。校史馆的修建、建筑物的布局、校园景观的建设、实训基地企业文化的展示等硬件建设要做到反映学校历史和五年制高职特色,社团巡礼、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奖学金颁发仪式、优秀校友讲座等文化活动要不断丰富形式发挥文化育人作用。徐州财经分院的张广银副校长去年底出了一本《我爱我的祖国》作词歌曲选,在教育系统反响热烈,我们要鼓励师生创作更多文化方面的精品力作,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感染人、塑造人,为建设高品位校园文化助力。我们将根据专业特点,分成卫生、旅游商贸、建筑交通和机电四大类,继续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情况视导。此外,今年省教育厅将开展校园文化建设专项视导,各校要认真做好迎评工作。

    (八)加强国际合作办学

    国际合作办学是高等职业教育纵深发展大势所趋。各校要按照省教育厅和学院有关精神,不断提升国际合作办学水平。一是通过合作汲取办学经验。要通过合作,知晓国际最新办学趋势和办学规则,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的教育思想、课程体系、双语教学方法、师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经验,为办好面向世界的现代职业教育、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服务。二是不断创新合作模式。跨国分阶段教学、合作开办专业或课程、共建科研机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等因校制宜,不拘一格。三是不断拓宽合作面。这个问题虽强调过多次,但有的学校仍不积极。希望只有1-2个合作项目的学校,要选择有条件的专业积极寻求对外合作,力争数量多、质量优。还没有国际合作办学项目的分院,更要依靠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和外事部门,积极稳妥地寻求合作伙伴。四是深入实施NIIT软件人才培养合作项目。要做好NIIT项目招生工作,确保实现年培训目标;以NIIT教研协作组为平台,注重吸收消化NIIT先进的教学方法;多方联系就业单位,确保学生就业,提高合作项目声誉。学院将召开与NIIT项目合作座谈会,进一步推动各项目学校开展合作;开展NIIT合作项目外籍教师课堂教学评比活动,进一步提高外籍教师教学质量。今年我们还将推动护理、会计等专业与澳大利亚TAFE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主动与教育厅有关部门联系,积极寻找中外合作办学新途径、新项目;指导有关学校做好与外国教育机构合作办学的申报工作。

    (九)积极开展教学研究

    没有研究的发展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发展也很有可能偏离方向,因此教学研究对于我们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具有保障性和先导性作用。各校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学校实际及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实际,切实加强教学研究管理。学校教学研究管理部门要积极组织教师开展课题立项、研究、结题、成果申报等工作,对课题研究实施跟踪管理和服务。要有针对性地为教师开展教科研讲座、示范、指导、解疑等学术活动,为教师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术服务、产品开发和应用技术推广创造条件,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水平和教科研成果转化能力。要加大投入力度,划拨专项经费资助教师立项申报教育教学研究课题、撰写高水平教改论文、申报发明专利等研究成果。要切实加强已经批准立项的国家级、省级及院级课题管理,做到按期高质量结题。学院将进一步加强对有关学校已立项的省级和院级课题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的指导,确保课题研究质量和效率,力争出一批紧贴实践的高质量研究成果;开展院级教学成果奖评选;指导各校围绕五年制高职专业开发、课程资源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师专业成长、校企合作及工学结合等重点、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并继续积极申报国家级、省级以及有关行业部门研究课题。

    (十)大力推进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

    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是教育部“十二五”期间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教育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明确指出,从2010年到2013年,中央财政重点支持1000所职业学校改革创新,使其成为全国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示范、提高质量的示范和办出特色的示范,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中发挥引领、骨干和辐射作用,并将在建设资金安排上优先向先进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新兴产业、现代农业等领域的学校和专业倾斜,同时,中央财政对项目学校实行经费一次确定、分布到位,逐年考核、适时调整、验收挂牌。对年度绩效考核不合格的项目学校,将终止支持。因此,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不是一劳永逸的事,而是长期发展的过程,已列入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的20所分院、14个办学点学校,要根据通知要求和建设标准,努力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度,不断凝练学校核心竞争力,在办学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内部管理等方面开展改革实践,展示更高的发展水平。未列入的学校也要努力提高学校综合实力积极创建。今年教育厅将组织开展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省级检查督导工作,以迎接教育部首批示范校终期检查,各校要予以高度重视,认真做好迎评工作。此外,被列为省级高水平示范职业学校的分院要对照省标准继续加强建设。省教育厅将在今年继续组织遴选一批2013-2015年省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建设项目,各相关学校要早做准备,扎实开展创建。总言之,创建国家级、省级示范学校、特色学校等都是抓手,各分院、办学点要通过这个创建过程,不断放大学校办学资源优势,努力形成品牌效应,推进办学资源交流与共享,带动其它学校发展,争取成为全省职业教育领域的优势学校、品牌学校,处于全国一流水平。

    (十一)认真做好专业协作委员会工作

    专业协作委员会是学院发挥联合优势的重要平台,也是各校“交流、合作、共享”的舞台。各校必须继续大力支持、积极参与各专业协作委员会工作。各协作会要根据学院年度工作计划,在充分听取成员学校意见的基础上,认真制订协作会年度工作计划,工作计划要分解到月份,活动安排要落实到校到人;要注意活动均衡分配,避免前松后紧;在组织好专业教师“说课改”、教学设计比赛、学生职业技能竞赛、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传统活动外,可因地因校尝试开展一些具有创新性、共享性的新活动,每一次活动都要主题明确、任务明确、责任明确,要精心策划、精心组织,确保成效,并产生标志性成果;要加强工作总结与反思,强化过程管理,在每次活动完成之后,都要及时对活动过程、活动效果、思路启发等方面的资料和信息进行汇总和整理,最后形成书面材料。我们将在近期召开专业协作委员会年度工作会议,研究布置2013年专业协作委员会工作。

    (十二)切实推进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是办学现代化的直观体现,必须把它作为推动职业教育跨越式发展的工作重点。各位校长必须顺应广大师生对办学信息化的需求和期待,把推进数字校园建设、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开发应用和学校网络教育工作摆在学校现代化建设的突出位置。要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数字化实验室、远程协作教室等数字化教学场所和设施,开发一批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通用主题素材库等多种形式的数字化教学信息资源。要加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培训,积极推行教师办公自动化鼓励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方式。要增强校园网服务功能,切实加强网络维护,不断优化网站,确保学校重大新闻、重要文件、重要经验等第一时间上网,确保学校网站与学院网、职教网全天候互连互通。学院今年也将继续加强网站建设,开展有关人员培训,组织观摩交流。

    同志们,2013年学院各项工作目标已经明确,任务艰巨。为更好地担负起我省五年制高职改革发展的重任,我们要不断增强三种意识。一是要增强学习意识。在知识层出不穷、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当前背景下,要成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主动学习、处处学习,切实把学习内化为人生态度、生活方式和毕生追求。要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特别是要认真研读《中国共产党章程》、《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与中外记者见面会上的讲话》等重要文献,要认真学习各个领域特别是教育领域的国家方针、政策和先进经验,真正做到学有所思、学有所用、学有所获,为推动五年制高职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服务。二是要增强开拓意识。习总书记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引申到我们五年制高职教育,就是老百姓对五年制高职教育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怎样让群众满意,是需要我们长期回答的课题。作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一个极具特色的教育类型,五年制高职如何做到充分发展、有效发展,如何从“学有所教”走向“学有优教”,怎样实现生源数量和生源质量双丰收,校园文化怎样彰显特色,等等,需要我们开拓创新、大胆实践。三是要增强宗旨意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不变的宗旨和追求。我们一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省委十项规定,对组织、事业和家庭负责,艰苦朴素、实事求是、与师生心连心、共命运,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同志们,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和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团结奋进,为把我院建设成为省内外有较大影响力、国际上有一定竞争力的新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而继续不懈奋斗!

    最后,向大家拜个晚年,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工作进步、阖家幸福!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地址: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桃山路31号 邮编:221004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6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