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从十多年前“拾遗补缺”的境地,已发展成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专门人才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职业教育日显重要。
近年来,江苏省宿迁市提出要像大办普通教育一样大办职业教育,像大办工业园区一样大办职教中心,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办学,职业教育进步明显。从10年前全市没有一所省级合格职教中心,仅几千名在校生,到现在已拥有各类职业学校36所,其中省级三星级、四星级职校各5所,国家级重点技校1所,居全省第四;在校学生13万人,占全省的12.5%,总量第二;去年录入全国中专系统新生47785人,全省第一;普职比达到4.3:5.7,全省第一。源源不断的毕业生源为宿迁的工业突破提供了强大“支撑”,成为跨越发展的强大“引擎”。
当前,伴随着经济持续发展、实施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职业教育显得越来越重要。省委省政府最近鲜明地提出,要加快江苏的教育现代化,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优化发展、高等教育内涵发展。这为宿迁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但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现实中,部分领导对职业教育说起来重要,抓起来次要,主要精力或者驾轻就熟的还是在普通教育上,忽视对职业教育规律性的研究,缺乏一抓到底决心,更没有优化发展的目标。我们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重视并抓好职业教育,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把经济增长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职业教育担此大任,决不应被“边缘”,当成“补充”,教育为发展服务,就是要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技能型人才和合格劳动者。否则,就是偏颇和失误。
社会上也要匡正对职业教育的偏见,职业教育培养的是有创新、创业、创造能力和终身发展能力的新型技术工人。世界但凡经济发达、制造精良的国家如德国、日本,无不是职业教育最发达的国家。职业教育也为每一个受教育者插上“创业就业的翅膀”,改变着人生和家庭的命运。“精工”、“良匠”有地位、有待遇,非常受欢迎。全国首批七位“能工巧匠”之一的邓建军,当初就是一名中专毕业生。我们要多宣传这种就业有路、创业成才的典型,重视技能、尊重技工,使新的求学观、择业观和成才观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为职业教育优化发展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师资问题一直困扰着职业教育的发展。宿迁市这几年尽管专任教师数量增长较快,但严重不足,不成比例,师生比仅为省定标准的60%;“双师型”教师仅占专任教师的36%,低于省定标准20个百分点。而且大部分教师是“专升本”的,属“半路出家”。名师才能出影响力,出凝聚力。我们必须加强对优秀“双师型”专任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既注重对校内已有“专业教师”的培养,还要加大对兼职“能工巧匠”的聘任;部分教师也要适应教育转型,在干中学,学中干,努力成为高水平的“双师”,使我们职教师资队伍壮大起来,教学水平丰厚起来。
投入不足更是职业教育的“硬伤”。职业教育成本高、投入大,一般是普通高中的2.4倍,一个职教中心实训基地投入几千万元设备是必须的,现在全市实训设备总价值2.47亿元,远远不够。每个学校还有沉重的基建债务,学费又必须免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也是对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是不是真心实意把职业教育放在战略高度来抓的一个检验标准。
尽管这些都是发展中的问题,但确实需要正视和重视,一项一项抓落实,一件一件去做成。既要有量的扩张,更要有质的提升。也许我们无力与大城市去争“大学城”,但我们可以把宿迁建成“职教名城”;也许我们不曾拥有大批高水平的科技人才,但我们可以拥有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和新型产业工人,成为经济发展区域竞争的“软实力”,成为像德国二战后创造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这一切都是可能的,也是我们优化发展职业教育的目标所在,情系民生的大事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