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来源:  时间:2018-08-29  点击数:

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十二五”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011-2015)

“十二五”时期是学校全面建成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的重要时期,也是学校由规模发展转向内涵发展、进一步提升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的关键时期。为了全面实现学校“十二五”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根据“十二五”时期学校发展的总体目标和“2012-2014”三年主动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特制定我校2011年-2015年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一、建设目标与任务

(一)总体目标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紧紧抓住“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和用好人才”的三个环节,建立促进教师资源合理配置、有效利用及促进教师成长的机制,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师德修养、过硬的基本教学技能、较强的开发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

根据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到2015年,学校在校生规模预期目标达到6000人左右。为满足正常教学需要,学校要积极扩大师资队伍的规模,到“十二五”末,学校专任教师预期达到300人,其中,专任专业教师210人。

继续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师生比稳定在一个比较合理的范围之内。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50%以上;有2-3名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35%,讲师比例达到40%;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聘请行业企业能工巧匠和工程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占专业教师的比例达到25%;学院优秀教学团队1-2个。

大力实施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十二五”末,培养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的省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和省中青年科技带头人、徐州市优秀专家和拔尖人才等省内、业界有较高知名度的专业人才、教学名师1-3名。

继续落实专业带头人培养工程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做好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建设工作。在全校范围内,重点选拔和培养16名专业带头人,确保每个专业均有一名专业带头人及2-3名青年骨干教师,其中,学院专业带头人6-8名。

继续实施“青蓝工程”和青年教师“导师制”,现有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每人均有一名青年教师作为帮扶对象,全力培养青年骨干教师。

加强优秀教学团队建设,积极打造“三级”教学团队,即校级、院级和省级教学团队;建成学校优秀教学团队5个左右,学院优秀教学团队1~2个。

(二)阶段性目标

1、2012年底之前,专任教师规模超过200人,其中,专任专业教师超过160人,学历方面:硕士研究生到达40人以上,具有在读博士生1-2名。职称方面:具有副高以上职称60人以上,在“双师型”队伍建设方面,完成对现有“双师型”素质教师向“双师型”教师的全面转化,进一步扩大现有专业教师的“双师型”教师比例,力争使学校主干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或超过60%。

不断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实现每位副高职称以上的教师至少有一名帮扶对象的目标。

建成3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院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学院专业带头人增至6人,校级专业带头人5人。

2、2015年底以前,力争实现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的比例达到30%以上,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具有研究生学历(学位)达到50%以上;有2-3名教授,副教授比例达到35%,讲师比例达到40%;专业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学院专业带头人由原来的4人增加到6人,校级专业带头人10人;建成学院优秀教学团队1-2个。全面实现“十二五”期间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各项目标任务。

二、建设措施与要求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1、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目的,切实加强教师思想道德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以科学的理论知识武装教师,以先进的教育理念提升教师,以自觉的育人精神引导教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

为了使学校师德师风建设成为学校全局性、经常性和长期性的工作,学校要建立一整套符合学校实际的师德规范和激励、考核、监督机制。

2、以青年教师为重点,开展多种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目前,我校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全体教师的60%以上,青年教师的成长是确保学校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直接关系到学校优良办学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把青年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作为重点抓紧、抓好,要建立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青蓝工程”,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加强对青年教师业务发展的指导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以自我教育为主要形式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

3、把师德师风建设与日常管理相结合,注重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学校要切实关心教师教学、科研和自我发展的要求,各管理部门要切实倾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关心教师,理解教师,把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师德师风建设寓于学校教学管理的各个环节,在教学、科研等方面严格师德规范要求,把学校的师德规范转化为教师内在的理念和自觉的行为。

4、开展师德先进个人和集体的评选活动,树立教书育人的典范。今后,学校将每年开展一次师德先进的评选表彰活动,大张旗鼓地宣传教书育人的典型事例,充分发挥先进人物的示范带头作用。

(二)、内培和外引相结合,加强学校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建设。

1、加强对现有教师队伍的职业培训,这是学校加强教师培养的基本途径。

第一,我们将积极开展分类分段的职业培训:

一是对于目前尚未取得中级教师职称的教师,特别是缺乏实践经验的教师,学校将组织安排他们到企业进行不少于半年时间的专业实践锻炼,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

二是对于目前虽有中级或中级以上教师职称,但尚未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学校一方面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同时规定其在指定的时间内必须参加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有关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职称的培训和考试。

三是对于目前已基本具备“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学校也将积极鼓励他们参加提高职业能力的各种培训和考核,促使他们尽早转化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教师。

第二,努力倡导“在实践中锻炼、在岗位上提高”。为了提高广大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指导能力,学校今后每学期将有计划地选派一部分专业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以确保每一位专任专业教师每年至少到企业参加本专业实践锻炼不少于一个月。在时间的具体安排上,既可以利用学期中相对集中的课余时间,也可以利用寒暑假分段进行实践锻炼。为了使广大专业教师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富有成效,学校要求凡是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务必完成下列任务:①开展行业或专业的社会调查,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目前的生产、技术、工艺、设备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及时反映生产现场的新技术、新工艺收集资料;②带着专业教学中的一些问题,向有丰富经验的生产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帮助下提高新技术的应用和开发能力;③加强校、企之间的经常性沟通和联系,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学校还将充分利用“双师型”教师优势积极为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在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同时,充分发挥职业学校的功能,为地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服务,从而形成教师实践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的良性互动。

第三,以科研带动实践,加速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学校将组织“双师型”教师开展教育教学、专业建设、项目开发等教科研活动,并结合这些教科研活动帮助企业开展市场调查、职业分析和行业分析,进行产品开发及企业、行业发展的策划等一系列活动,以科研带动教师的职业培训。教师也可以在学校设立的专业技术开发和服务机构中,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在科研中促进教师将企业知识、信息和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进行有机结合,加速“双师型”教师的成长。

2、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突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体的职教特色,学校的师资队伍结构必须具有多元化的特点。因此,我们将抓住目前社会经济中产业结构的调整、专业技术人员面临的转岗和教师地位的逐步提高等有利时机,采用特殊政策,积极从生产第一线吸纳一批急需的专业技术人员,改变教师偏重理论教学,实际动手能力弱的现状,通过充实有丰富生产、管理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实现师资结构上的整体优化,使学校的师资结构中,既有一批具有较高理论水平,能处于学科领域前沿的学术带头人,又有一批熟悉生产岗位情况,掌握最新工艺技术和操作技能、动手能力强的专业教师,教师中既有教授、讲师,也有高级工程师、工程师等;既有理论强、善实践的“双师型”教师,也有来自生产、管理一线的技术骨干、技术能手,真正体现师资结构的多元化。

3、制定和完善必要的政策措施,这是学校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保障。

“十二五”期间,我们要在不断提高教师学历、职称的基础上,将师资队伍建设的重点要转移到全力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方面来,建设一支能适应职业教育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为此,学校要采用必要的措施以确保“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第一,学校要注意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将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发展的总体规划,将“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列入学校教师培训计划,使每一个教师明确自身都有一个再学习、再培训的任务,促使教师自觉地更新知识,加强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教学开发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第二,学校要建立一套有效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尽早成为“双师型”教师。凡是参加实践锻炼的教师,学校要按其教学工作满工作量纳入正常的绩效考核。凡按规定参加各级各类考级考证的相关费用均由学校负担(以次为限)并提供便利条件。建立“双师型”教师津贴制度。优先安排“双师型”教师出国深造,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的评先评优。

第三,学校将建立有利于“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考核评价体系,侧重于对教师应用性、实践性教学能力的评价和考核,使广大教师真正确立竞争意识、忧患意识,增强其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紧迫感,教师的考核评价结果与教师的津贴等激励直接挂钩。

(三)深入贯彻人才强校战略,全面实施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十二五”期间,学校将启动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把思想品德好,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专业基础扎实,专业能力强;有高尚的学术道德、严谨的科研作风,近年来在教师岗位或管理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的教师,作为高层次人才培养人选进行重点培养。具体培养措施:

1、学校积极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提供培训进修、合作研究、科技攻关等条件,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参加省级以上重点人才工程的选拔培养和资助。

2、鼓励和支持学校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承担国家、省重点教研、科研项目,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项目,并在科研经费上予以重点支持。

3、学校优先选送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等进行学习、培训或工作,优先安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出国考察或留学进修,以提高国际化素质。

4、学校对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培养期内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专业论文予以重奖。

5、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评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

(四)“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地选拔和培养一支“爱岗敬业、理论扎实、技能精湛、教学出色、改革创新”的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为我校改革与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1、学校将积极创造条件,鼓励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进修或攻读高一级学位,以全面提高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的学识水平。

2、支持专业带头人及骨干教师开展探索性研究,及时了解学科发展主流和前沿,并在此基础上确定研究目标及方向。积极支持专业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开展学术交流与合作,鼓励他们在教学和科研岗位上交叉工作。

3、积极鼓励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深入企业进行顶岗锻炼和培训,大力支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参与企业技术改造和项目研发。

4、建立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工作领导机构,设立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专项基金,用于对学校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培养的资助。

5、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①将建设工作业绩与年终考核直接挂钩,纳入有关人员年度目标考核范围,尤其将建设业绩与拟建专业带头人本人直接挂钩;②学校设立专业带头人建设专项奖励经费,用于奖励在建设职业教育省级专业带头人各项建设工作中作出贡献的有关人员,奖金数额严格与建设工作业绩挂钩;③与拟建专业带头人签订目标管理责任制,建设的业绩与本人的奖金等直接挂钩,最大限度调动本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确保各项建设任务顺利实施。

(五)大力实施青蓝工程,制定并落实培养计划,突出做好青年教师培训和培养工作,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确保学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1、以青年教师为重点,进一步强化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建立并完善“青年教师导师制”,对于3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都要指定一位教学科研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导师,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成长。积极鼓励中青年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对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要排出时间表,使其尽快获得硕士学位。积极鼓励教师报考专业硕士学位或分院与有关大学联合培养专业硕士学位。对取得硕士学位愿意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在进修经费和待遇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他们攻读博士学位,不断提高师资队伍学历层次。

2、对于近年来新进的青年教师,学校将通过每年暑假的省级培训,送出去培训,以提高其专业能力和学识水平。

3、在青年教师“双师型”素质培养方面,对于尚不具备教师系列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青年教师,积极鼓励他们参加各级各类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的考试,在职业技能方面率先取得中级以上资格。

(六)加强教师教科研水平的提高,进一步提升学校办学的软实力。“十二五”期间,全校教师要达到年均申报省级以上课题3-5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200篇以上、编写出版教材论著3部以上,广泛开展校本科研,每年实施1-2项产学研开发项目,在省创意论坛、职业教育教育教学、“三创”等论文评比中力争年70%以上教师参赛,20%以上教师获奖的目标。

 

版权所有©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6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