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充分借鉴国内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尝试,积极探索现代学徒制的实现路径,力争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形成了“9C”现代学徒制合作培养模式,即共组订单班级、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体系、共培师资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施教学过程、共评学生质量、共担教学成本、共享发展成果。 
 (一)校企共同招生,共组订单班级,共建“双主体”育人模式,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
 “双主体”育人是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素,现代学徒制的推行应该是学校和企业两相情愿,如果学校一味追求办学效益,企业一味追求经济效益,那么校企合作既不可能持久,也难以深化。因此我们在选择现代学徒制试点企业的时候,精选合作单位,选择过去与学校有过多年良好合作基础、规模较大、管理规范、社会信誉良好且有一定知名度、员工综合素质较高的企业。景明设计公司总经理唐龙热心于职业教育,对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有很高的热情,为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在招生的时候,成立现代学徒制招生工作小组,校企共同制定招生方案,教务处牵头组织和实施现代学徒制自主招生考试工作,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相关标准进行面试,达到学校录取条件和企业录取标准的考生,与企业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签订相关协议,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并建立学籍档案,编入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按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制定的标准进行培养,完成招生招工一体化,实施校企联合培养。
 (二)校企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体系,构建“知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制订2015级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校企共同制订,学校与企业按“双元育人”原则共同完成,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由学校教师完成讲授,学生的职业岗位实际操作知识和技能则由企业师傅在传、帮、带过程中完成,共同承担学生在职业思想和职业技能发展道路上的引领者的任务。“景明设计班”学制为五年,采取“工学结合,半工半读”模式组织实施教学工作。根据五年制学生的特点,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校企共同设计了阶段性、渐进性和企业紧密合作的课程体系。主要分为职业素质养成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职业基础能力;专业技术技能基础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基本能力;岗位技术技能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素质能力,学徒个人职业发展需求课程模块,主要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
 表1: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
 
  
   
    | 课程体系 | 课程内容 | 能力形成阶段 | 培养单位 | 
   
    |       职业通识教育课程 | 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道德与法律 经济政治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就业创业指导 语文、数学、英语 |       职业基础能力 |     学校 | 
   
    |         职业基础课程 | 素描 室内设计效果图表现(3DMAX) 色彩 计算机辅助设计(photoshop) 图案艺术设计 室内设计施工图制图(AutoCAD) |         岗位基本能力 |         学校、企业 | 
   
    |       岗位专业课程 | 室内设计装饰材料和施工 室内空间设计原理 室内软装设计 室内家具设计 居室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设计 工程管理 装饰预算及合同 |       岗位素质能力 |       学校、企业 | 
   
    |   岗位实践课程   |   企业项目设计 |   岗位实践能力 |   企业 | 
  
 
 (三)校企共建学习环境、共施教学过程,打造“准学徒→学徒→员工”的人才成长路径
 在现代学徒制培养的过程中,为了更好地实现产教融合,我们除了在校内外建立实训基地平台外,景明设计公司在学校内部建立了现代学徒制项目工作室,构建实训和生产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通过实训基地和工作室相结合的模式,引进公司管理机制,将公司环境引入学校,在学校内建立设备完善、环境逼真、岗位对接的真实公司,实训基地办公室与教学工厂办公室相对接,在校内即可实现认知实习、工学交替、综合实践和顶岗实习“四阶递进”的人才培养。整体培养计划是“1+1+2+1”,学生第一学年在学校作为准学徒接受基础课程的学习,达到设计公司绘图员水平,学生利用周末和假期就可以进行绘图实践;学生第二学年学习专业知识,边学习边实践,达到设计公司设计师助理水平,其间学生作为学徒可以在工作室跟随公司的设计人员参与到整个设计流程中去,从业务洽谈开始参与,然后到项目设计方案,到施工现场等环节,让学生在学习期间能够系统的参与并了解整个设计的流程;学生第三、四学年进行设计实训,在工作室完全参与实践,作为员工独自接受设计项目,让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达到设计公司的标准设计师水平。第五学年学生可进入企业实战,达到主案设计师水平。校企双方实行强强联合,寻求优势互补,利用项目工作室为平台,采用“知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打造“教学+培训+就业”合作体系,实现学校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四)校企共培师资队伍,建设专兼结合、校企互聘的“双导师”队伍
 统筹安排学校教师与企业师傅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形成校企互聘共用的管理机制,共同制定企业带徒师傅标准,景明公司选派领导、技术人员、业务骨干担任学校的客座教授、兼职教师和设计师,参与学校人才培养过程;景明公司设计师参与《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课程开发、教学改革、教材编写等工作,负责协助学校共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理论与技能课程及教材、共同做好教师师傅“双导师”教学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共同组织考核评价、共同进行项目研发与技术服务等。
  
  
 “双导师”教学团队一览表
 
  
   
    | 导师身份 | 导师姓名 | 来源 | 导师职称/资格 | 导师职责 | 
   
    |     教师 | 杨春芳 | 学校 | 副教授 |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导师团队管理 | 
   
    | 王立科 | 学校 | 副教授 | 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的教学 | 
   
    | 王建梅 | 学校 | 讲师 | 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 
   
    | 丁静静 | 学校 | 助教/建筑工程师(中级) | 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 
   
    |       师傅 | 唐龙 | 企业 | 总经理 | 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双导师团队管理 | 
   
    | 郭二佩 | 学校 | 设计师 | 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 | 
   
    | 郭新华 | 企业 | 设计师 | 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 | 
   
    | 陶伟 | 企业 | 设计师 | 设计项目实习指导 | 
   
    | 刘波 | 企业 | 设计师 | 设计项目实习指导 | 
   
    |   匠师 | 李栋 | 学校 | 副教授 高级工程师 | 设计项目实战指导 | 
   
    | 赵阳 | 企业 | 国家一级建造师 | 设计项目实战指导 | 
  
 
  
 (五)校企共评学生质量、共担教学成本、共享发展成果,创新现代学徒制校企“双元”评价机制
 对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一张试卷并不能完全反映出学生的能力,企业用人也不是单看试卷成绩,更多的是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考评体系打破了传统的考核模式,学校携同企业共同制定符合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多元考核评价体系,来保证岗位技能实训的教育效果。应采取教考分离、交叉考核的考核评价办法,通过严格的考核评价程序,由学校和企业、教师和师傅共同对学生学业技能水平进行认定,使学生通过考核达到学校、企业、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机构所规定的学业水平和职业技能资格,从而获取学校毕业证、国家职业资格证和企业技术等级证,共同督促学生完成获取“三证”的学习任务,避免出现因单方考评而造成考核方式的不匹配、不衔接。我们根据学生要具备的素养校企共同制定了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表,更注重对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考核,注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更好的胜任职业岗位。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考核体系表
 
  
   
    | 姓名 |   | 班级 |   | 
   
    | 企业 |   | 岗位 |   | 
   
    | 评价项目 | 分值 | 评价项目 | 学校评价 | 企业评价 | 
   
    | 职业素养 | 10 | 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   |   | 
   
    | 学习态度 | 10 | 虚心好学,勤奋踏实,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   |   | 
   
    | 工作态度 | 10 | 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踏实肯干 |   |   | 
   
    | 人际关系 | 10 | 对人热情有礼,尊重校内校外指导老师 |   |   | 
   
    | 沟通能力 | 10 | 能积极主动与他人沟通,灵活应变,能根据不同的沟通对象和环境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 |   |   | 
   
    | 协作能力 | 10 | 能处理好个人与集体的关心,有团队合作精神 |   |   | 
   
    | 创新意识 | 10 | 善于总结求新,能提出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   |   | 
   
    | 心理素质 | 10 | 能自我调节工作中的不良情绪,能以乐观积极的心态投入学习和工作 |   |   | 
   
    | 专业技能 | 20 | 有一定的专业能力,能胜任岗位职责 |   |   | 
   
    |   学校综合评价   (评语) |                                           签名:                    年   月    日 | 
   
    |   企业综合评价 (评语) |                           签名:                    年   月    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