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班集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来源:  时间:2018-08-29  点击数:

从组织行为学角度看班集体发展的五个阶段

商贸系 单琪

班集体是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班主任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从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看,班集体从建立到解体的过程符合群体发展五阶段模型:形成阶段、震荡阶段、规范阶段、执行阶段、解体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固有的特点,充分认识和把握这些特点,可以使班级管理事半功倍。

第一阶段:形成阶段。主要特点是群体在目的、结构、领导方面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当群体成员把自己视为群体的一分子思考问题时,这一阶段就结束了。因此,班级从组建到班级的成员形成班集体意识为班集体的形成阶段。学生入学报到时候对自己所在班级的认识只停留在地理位置和名称上,对班主任和老师也只是认识而已,谈不上了解,更不会一开始就表现出很强的集体荣辱感。接着是军训和广播操比赛。班主任在这两项活动中如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度,渗透适当的竞争意识,就能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很快形成班级凝聚力。

第二阶段:震荡阶段。“群体成员虽然接受了群体的存在,但却抵制着群体对个体所施加的控制,进一步,存在由谁控制群体的问题上发生冲突。”“这一阶段结束时,群体内部出现了比较明朗的领导层级,群体成员在发展方向上也达成了共识。”这一阶段可以理解为班主任树立威信和班级干部考察调整变动的过程。班集体组建之初,班主任可能会任命一批班级干部。在经历了诸如军训、广播操、运动会甚至是一次考试考核之后,班级干部必然会出现变更。此时的变更很有可能是学生群体中自发推举出来的班级领导人物。这时班主任要做的是把握大局、坚持原则,把适当的人员安置在适当的班干位置上。

第三阶段: 规范阶段。“群体进一步发展了密切的群内关系, 同时也表现出了内聚力。”“当群体结构比较稳定, 群体成员也对那些正确的成员行为达成共识时,这阶段就结束了。”这一阶段可以看成是班级制度文化的形成阶段。在班集体的管理中,制度一开始就要明确,但是让所有的学生都能自觉的遵守确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学生们对自己行为的对错有了统一的认识,建立在管理制度上的班级文化形成。

第四阶段: 执行阶段。 “此时群体的结构发挥着最大作用,并得到广泛认同, 群体的主要精力从互相了解认识进入到了完成当前的工作任务上。”这一阶段可以说是班主任们最喜欢的。班干充分发挥作用,班集体按照既定的制度运转,很少有危机出现,学生稳定,班级凝聚力较强。

第五阶段:解体阶段。这一阶段可以理解为学生就业实习前的一段时间。这时班集体不再关注成绩荣誉,而是解体后的相关问题,有的恋恋不舍,有的期盼已久。班主任们则要做好善后工作,学生离校实习,但是毕业前的工作是不容马虎的,要随时掌握学生的实习动向,要认真做好档案整理工作等等。即使在学生毕业离校后,班主任还要做好毕业生的跟踪调研工作。

由此可见,充分认识班集体的发展规律,抓住并解决每一个阶段的主要问题能使班级管理工作更加顺利高效。

 

版权所有©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备案号:苏ICP备2022006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