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工作室基本情况综述 1.领衔人的能力水平:领衔人杨春芳,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学历,苏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中级工艺美术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手”,江苏省艺术类专业技能大赛优秀教练,徐州市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科带头人,第四届徐州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徐州市职业教育“出彩职教人”,徐州博物馆文创特约设计师,徐州品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篇,主持和参与研究省市级课题7个,主编教材2本。 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主导和参与设计了很多项目,被公司采用。为江苏华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计的标志被采用;为徐州品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标志被采用;为品秀园林公司的设计的若干项目被采用;为徐州博物馆设计的作品《陶绕襟衣丝巾》,在徐州市第一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获“十大最受欢迎产品”奖,本人被徐州市博物馆聘为文创特约设计师;同时还参与设计了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的标识设计以及很多大型公共空间的室内软装设计。目前正在联合徐州博物馆和马庄香包设计工作室进行文化创意和非物质文化研究,下一步计划拓展徐州文化创意研究工作室。 本人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任教研室主任期间带领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2012年12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2013年8月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发扬工匠精神,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我校首先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6年12月成为江苏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本人为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2017年5月,在徐州市教育局举办的“职教活动周”中,本人所负责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被授予徐州市品牌特色专业,本人被授予徐州市“出彩职教人”称号。该工作室也是为做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而成立的。 2.成员综合素质:目前工作室有成员9人,其中外聘教师3人,分别来自行业、企业和外校的成员,比例占33%;本科学历100%,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1人,中级及以上职称5人,占56%,其中高级职称4人,占44%;35周岁以下4人,占44%。既有来自一线的专业教师,又有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人员,知识、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 目前我校的工作室成员全部是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有省级艺术类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艺术类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高级访问学者1人,2人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的专家委员,1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手。不但教科研能力强,而且实战经验丰富,工作室成员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勤于学习,锐意改革,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发展愿望和改革创新意识,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育管理能力,具备较高的教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近三年工作室成员在国家、省、市各项大赛获奖60多项,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12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获奖)38篇,在人才培养上一直贯彻产教融合的原则,工作室成员参与了很多实战设计项目的设计,也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设计项目,近三年师生共完成项目设计案例120多个。 外聘教师1位是来自一线的专业教师,2位是来自设计公司的一线设计师。闵凡思是中学美术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徐州汉之陶品牌创始人、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第七期拔尖人才;外聘教师王菊是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曾任大型设计公司的项目经理和首席设计师,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外聘教师张旭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 3.工作室运行管理:2015年5月本人作为领衔人联合徐州景明设计公司规划成立现代学徒制艺术设计工作室,组建了工作室团队,工作室成员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更多的参与实践项目,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同时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国办发〔2017〕95号提出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相吻合,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与职业学校发展规划相吻合,学校大力支持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 为强化对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和考核,学校专门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管理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名师工作室进行量化考核。为确保名师工作室运行良好,先后建立了多项规章制度,职责到人。学校还出台激励机制,制定了各种奖励办法,鼓励工作室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各项竞赛、技术革新和项目研究。多年来,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杨春芳一直负责我校艺术设计系专业建设,2016年6月成功申报了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并调整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及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工作室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杨春芳、席彬、王建梅、丁静静积极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杨春芳、李栋、王菊、张旭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作室还有定位合理的3年建设规划,按年度制定了分期建设目标,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工作室成员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与领衔人签订了互相合作、共同提高的协议书,既有总体目标、又有阶段目标,考核机制扎实有效。 名师工作室自建立以来,先后建立了QQ群、微信群和名师工作室网站。名师工作室网站栏目清晰、内容丰富,及时宣传报道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动态和阶段成果,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3.工作室保障机制:学校非常重视工作室建设工作,建有相应管理机构并积极履行管理职能,名师工作室建设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明确的推进计划、制度、措施,政策落实到位。学校精心挑选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表现优异、科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团队,团队成员能力、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既有重理论研究的,又有重技能实战的,还有负责管理的,使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集聚优秀教师资源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配备完善的办公设备及技能实践设施设备,打造艺术设计工作室,学校大力支持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明确表示为工作室提供每年不少于2万元的建设经费,每年订阅15种专业期刊,每年购置100多本专业书籍。 4.工作室效能发挥: (1)专业与课程建设:本工作室所在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省级特色、徐州市特色专业、江苏联合职业学院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本工作室自建立起,就紧紧围绕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方向,与徐州景明设计公司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率先推行 “5C”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5R”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共组订单班级、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体系、共培师资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施教学过程、共评学生质量、共担教学成本、共享发展成果”的育人机制。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首批为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2)教学改革:本工作室成员制定了8门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法,推行“工学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好,课堂教学质量高。均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教学研究和实战项目,杨春芳、席彬、张亚、王建梅、闵凡思5位主持或参与改革课题,研究成果运用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杨春芳、席彬、丁静静、王建梅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了省级一、二、三等奖项和市级一等奖;杨春芳、李栋、席彬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做项目,近三年来完成平面设计、室内设计项目100多项;张旭、王菊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做项目,让企业项目进课堂,真正做到了产教融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闵凡思老师开设《陶艺制作》选修课以及《陶艺制作》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知识,培养的艺术审美和动手能力。 (3)资源建设:近三年内工作室开发了《室内软装设计》、《风水设计》、《营销策划》、《陶艺制作》等5门课程,形成适应艺术设计兴职业岗位的校本课程;吸收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李栋老师主编了由东南大学出版的《室内装饰与材料应用》、《家具设计与应用》等室内设计方向的6本技能教材,闵凡思老师编写了《汉陶动物》、《汉狗》等3本教材。工作室成员自主创新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方向的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杨春芳、张亚2位老师建设了包含课件、微课以及图例的平面教学资源库;李栋、席彬、王建梅等老师建设了包含课件、微课、材料以及项目的室内设计教学资源库;闵凡思老师建设了包含设计实物、教学案例的陶艺教学资源库,人均达1个/年。 (4)团队发展:开展“青蓝工程”,杨春芳、李栋、席彬、闵凡思、张亚等工作室成员均结对指导1-2名青年教师,签订培养协议书,在课堂教学、教科研、专业技能等方面给予指导,主要指导了王建梅、夏慧慧、丁静静、马倩倩、周雯、张旭等老师,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王建梅:2017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在徐州市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发表论文2篇,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得省市级奖励10余次,参与参与徐州城置花园、新城嘉园、泉山森林海别墅装修设计等多个项目设计制作。 夏慧慧:2017年取得了硕士学位,2015年在江苏省两课评比中获得了研究课,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通过了讲师职称的评审,成为了我系专业骨干教师。 丁静静:丁静静老师的设计作品《月韵茶餐厅》参加“长江杯室内设计大赛”获得金奖,《“适宜技术”与中国中小城市建筑发展》、《以低碳概念为导向的零售空间设计前景探索》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生态经济》,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核心期刊,去年还通过了建筑工程方向的工程师职称评审,为我校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 其他还有马倩倩、周雯、周琳等青年教师2017年取得了硕士学位;2016年马倩倩、周雯老师通过了中级职称的评审;2018年张亚老师在徐州市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成为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杨春芳、李栋、王立科注重对青年教师技能的培养,指导张旭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省市级奖项。 外聘教师张旭、王菊富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科研、教学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企联合开发课程5个,带领学生设计的众多项目被采用,培养的学生目前有15个成为设计的中坚力量;闵凡思老师擅长陶艺制作,在我校开设陶艺制作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传、帮、带,使陶艺技艺技能得到传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受到广泛好评。同时闵凡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汉代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也为我们工作室下一步联合徐州博物馆和马庄香包工作室进行文化创意研究储备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