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收材料

当前位置: 首页 -> 验收材料 -> 正文

徐州市中等职业学校名师工作室推荐表

发布日期:2020-06-10  来源:   点击量:

附件1

 

 

 

 

 

 

 

推荐学校: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 

    杨春芳艺术设计工作室

    型:     专业技能课       

建设年度:       2015         

人:      杨春芳           

联系电话:     13852136704       

 

 

 

徐州市教育局制

2019

 


一、工作室成员基本情况

注:表中类型选择领衔人、专任教师、外聘教师进行填写。

类型

姓名

性别

年龄

学历/学位

所学

专业

教师系列职称

非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名称及等级

职业资格证书和执业资格证书名称及等级

教龄

企业经历或工作年限

授课主要课程

领衔人

 

杨春芳

45

本科

硕士

艺术设计

副教授

工艺美术师

中级

 

21

 

图形创意、VI设计、装饰艺术设计

专任

教师

 

57

本科

学士

装潢艺术设计

副教授

工艺美术师

高级

高级室内建筑师

30

5

室内设计、公共空间设计、AutoCAD

专任

教师

席彬

47

本科

硕士

平面设计

副教授

工艺美术师

中级

 

23

 

广告设计、包装设计、VI设计

专任

教师

 

37

研究生 硕士

美术学

 

工艺美术师

中级

 

10

 

字体设计、VI设计、中国美术史

专任

教师

丁静静

32

研究生 硕士

设计艺术学

 

工程师

 

3

4

AutoCAD、室内设计、装饰艺术设计

专任

教师

王建梅

35

本科

硕士

环境艺术设计

 

 

室内装饰设计员

初级

12

 

AutoCAD3DMax、景观设计

外聘

教师

闵凡思

46

本科

学士

工艺美术

中学高级

 

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20

 

陶艺制作、泥模制作

外聘

教师

张旭

29

硕士研究生

艺术设计

 

 

 

 

5

3DMax、公共空间设计、室内设计

外聘

教师

 

32

本科

学士

环境艺术设计

 

 

一级建造师

 

10

公共空间设计、景观设计、AutoCAD


 

二、工作室基本情况综述

1.领衔人的能力水平:领衔人杨春芳,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本科学历,苏州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学位,现为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系主任,副教授,中级工艺美术师。具备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为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手”,江苏省艺术类专业技能大赛优秀教练,徐州市艺术设计类专业学科带头人,第四届徐州市职业教育教科研中心组成员,徐州市职业教育“出彩职教人”,徐州博物馆文创特约设计师,徐州品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首席设计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2篇,主持和参与研究省市级课题7个,主编教材2本。

同时也具备一定的技术研发能力,主导和参与设计了很多项目,被公司采用。为江苏华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计的标志被采用;为徐州品秀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标志被采用;为品秀园林公司的设计的若干项目被采用;为徐州博物馆设计的作品《陶绕襟衣丝巾》,在徐州市第一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获“十大最受欢迎产品”奖,本人被徐州市博物馆聘为文创特约设计师;同时还参与设计了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的标识设计以及很多大型公共空间的室内软装设计。目前正在联合徐州博物馆和马庄香包设计工作室进行文化创意和非物质文化研究,下一步计划拓展徐州文化创意研究工作室。

本人在专业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任教研室主任期间带领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团队201212月被评为江苏省“优秀教学团队”,负责的装潢艺术设计专业20138月被评为江苏省特色专业。作为一名职业教育工作者,发扬工匠精神,注重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我校首先推行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 201612月成为江苏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本人为该项目的项目负责人。20175月,在徐州市教育局举办的“职教活动周”中,本人所负责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被授予徐州市品牌特色专业,本人被授予徐州市“出彩职教人”称号。该工作室也是为做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而成立的。

2.成员综合素质:目前工作室有成员9人,其中外聘教师3人,分别来自行业、企业和外校的成员,比例占33%;本科学历100%,其中硕士研究生4人,博士1人,中级及以上职称5人,占56%,其中高级职称4人,占44%35周岁以下4人,占44%。既有来自一线的专业教师,又有富有实战经验的企业人员,知识、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

目前我校的工作室成员全部是学校专业骨干教师,有省级艺术类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市级艺术类专业学科带头人1人,高级访问学者1人,2人为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的专家委员,1位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手。不但教科研能力强,而且实战经验丰富,工作室成员热爱职业教育事业,师德高尚,乐于奉献,勤于学习,锐意改革,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自我发展愿望和改革创新意识,具备信息化教学设计和教育管理能力,具备较高的教科研能力和丰富的一线实践经验,近三年工作室成员在国家、省、市各项大赛获奖60多项,主持或参与省市级课题12项,在各级各类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获奖)38篇,在人才培养上一直贯彻产教融合的原则,工作室成员参与了很多实战设计项目的设计,也把企业项目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设计项目,近三年师生共完成项目设计案例120多个。

外聘教师1位是来自一线的专业教师,2位是来自设计公司的一线设计师。闵凡思是中学美术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乡土人才“三带”能手、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会员、徐州汉之陶品牌创始人、徐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常务理事、徐州市第七期拔尖人才;外聘教师王菊是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曾任大型设计公司的项目经理和首席设计师,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外聘教师张旭北京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硕士研究生,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

3.工作室运行管理:20155月本人作为领衔人联合徐州景明设计公司规划成立现代学徒制艺术设计工作室,组建了工作室团队,工作室成员除了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之外,更多的参与实践项目,提高教师的动手能力,同时才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国办发〔201795号提出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相吻合,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相吻合,与职业学校发展规划相吻合,学校大力支持工作室的建设和发展。

为强化对名师工作室的管理和考核,学校专门成立了名师工作室管理领导小组,每学期对名师工作室进行量化考核。为确保名师工作室运行良好,先后建立了多项规章制度,职责到人。学校还出台激励机制,制定了各种奖励办法,鼓励工作室成员参与课题研究、各项竞赛、技术革新和项目研究。多年来,名师工作室领衔人杨春芳一直负责我校艺术设计系专业建设,20166月成功申报了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并调整了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以及工艺美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向,工作室全体成员积极参与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杨春芳、席彬、王建梅、丁静静积极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杨春芳、李栋、王菊、张旭带领团队成员和学生参与企业项目的设计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工作室还有定位合理的3年建设规划,按年度制定了分期建设目标,年度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工作室成员制定了个人发展规划,与领衔人签订了互相合作、共同提高的协议书,既有总体目标、又有阶段目标,考核机制扎实有效。

名师工作室自建立以来,先后建立了QQ群、微信群和名师工作室网站。名师工作室网站栏目清晰、内容丰富,及时宣传报道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动态和阶段成果,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辐射、引领和示范作用。

3.工作室保障机制:学校非常重视工作室建设工作,建有相应管理机构并积极履行管理职能,名师工作室建设列入学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有明确的推进计划、制度、措施,政策落实到位。学校精心挑选在学校各项工作中表现优异、科研能力强、动手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加入团队,团队成员能力、职称、年龄结构合理,既有重理论研究的,又有重技能实战的,还有负责管理的,使名师工作室充分发挥集聚优秀教师资源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配备完善的办公设备及技能实践设施设备,打造艺术设计工作室,学校大力支持工作室的建设工作,明确表示为工作室提供每年不少于2万元的建设经费,每年订阅15种专业期刊,每年购置100多本专业书籍。

4.工作室效能发挥:

1)专业与课程建设:本工作室所在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省级特色、徐州市特色专业、江苏联合职业学院优秀教学团队。专业本工作室自建立起,就紧紧围绕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方向,与徐州景明设计公司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率先推行   “5C”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5R”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共组订单班级、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体系、共培师资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施教学过程、共评学生质量、共担教学成本、共享发展成果”的育人机制。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首批为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

2)教学改革:本工作室成员制定了8门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采用项目教学法,推行“工学结合”,坚持“做中学、做中教”,理实一体化教学效果好,课堂教学质量高。均主持或参与市级以上教学研究和实战项目,杨春芳、席彬、张亚、王建梅、闵凡思5位主持或参与改革课题,研究成果运用并有效改进教学实践;杨春芳、席彬、丁静静、王建梅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了省级一、二、三等奖项和市级一等奖;杨春芳、李栋、席彬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做项目,近三年来完成平面设计、室内设计项目100多项;张旭、王菊两位老师带领学生做项目,让企业项目进课堂,真正做到了产教融合,提高了教学质量,培养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闵凡思老师开设《陶艺制作》选修课以及《陶艺制作》第二课堂,拓宽学生知识,培养的艺术审美和动手能力。

3)资源建设:近三年内工作室开发了《室内软装设计》、《风水设计》、《营销策划》、《陶艺制作》等5门课程,形成适应艺术设计兴职业岗位的校本课程;吸收课题研究、技术研发、技能大赛等创新成果,李栋老师主编了由东南大学出版的《室内装饰与材料应用》、《家具设计与应用》等室内设计方向的6本技能教材,闵凡思老师编写了《汉陶动物》、《汉狗》等3本教材。工作室成员自主创新平面设计和室内设计方向的教学资源、教科研成果,杨春芳、张亚2位老师建设了包含课件、微课以及图例的平面教学资源库;李栋、席彬、王建梅等老师建设了包含课件、微课、材料以及项目的室内设计教学资源库;闵凡思老师建设了包含设计实物、教学案例的陶艺教学资源库,人均达1/年。

4)团队发展:开展“青蓝工程”,杨春芳、李栋、席彬、闵凡思、张亚等工作室成员均结对指导1-2名青年教师,签订培养协议书,在课堂教学、教科研、专业技能等方面给予指导,主要指导了王建梅、夏慧慧、丁静静、马倩倩、周雯、张旭等老师,取得了很大的成果。

王建梅:2017年取得了硕士学位,在徐州市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发表论文2篇,辅导学生参加省市级技能大赛,获得省市级奖励10余次,参与参与徐州城置花园、新城嘉园、泉山森林海别墅装修设计等多个项目设计制作。

夏慧慧:2017年取得了硕士学位,2015年在江苏省两课评比中获得了研究课,省市级刊物发表论文5篇,通过了讲师职称的评审,成为了我系专业骨干教师。

丁静静:丁静静老师的设计作品《月韵茶餐厅》参加“长江杯室内设计大赛”获得金奖,《“适宜技术”与中国中小城市建筑发展》、《以低碳概念为导向的零售空间设计前景探索》发表于国家核心期刊《生态经济》,多篇论文发表于省级核心期刊,去年还通过了建筑工程方向的工程师职称评审,为我校展示艺术设计专业带头人。

其他还有马倩倩、周雯、周琳等青年教师2017年取得了硕士学位;2016年马倩倩、周雯老师通过了中级职称的评审;2018年张亚老师在徐州市课堂教学大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成为我校工艺美术专业的专业负责人;杨春芳、李栋、王立科注重对青年教师技能的培养,指导张旭完成了很多设计项目,指导学生参加技能大赛,获得省市级奖项。  

外聘教师张旭、王菊富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学校室内设计专业方向的课程建设、专业建设、教科研、教学实践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校企联合开发课程5个,带领学生设计的众多项目被采用,培养的学生目前有15个成为设计的中坚力量;闵凡思老师擅长陶艺制作,在我校开设陶艺制作选修课和第二课堂活动,通过传、帮、带,使陶艺技艺技能得到传承,全校师生积极参与,受到广泛好评。同时闵凡思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对汉代文化有深入的研究,也为我们工作室下一步联合徐州博物馆和马庄香包工作室进行文化创意研究储备人才。

三、领衔人工作简历及教育教学、科研或技术研发主要成果

1.领衔人简历

19987月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工业设计系,同年8月在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系任教;

20019月至20027月,在苏州大学艺术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20088月至20151月,在江苏省徐州经贸高等职业学校艺术设计系任教教研室主任;

20152月起年担任艺术设计系副主任;

2016年至今担任艺术设计系主任兼教学主任

2.教育教学主要成果

教育荣誉称号

1201212月,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教学能手”称号;

220154月,被选为徐州市艺术设计专业“学科带头人”;

320178月,被徐州市教育局评为职业教育“出彩职教人”。

教学主要成果

1201112月,指导的于明月在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艺术类平面艺术设计项目一等奖;

2201311月,在徐州市职业教育专业技能课两课评比中被评为“研究课”;

320185月,荣获“徐州市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艺术教育类二等奖”。

3.科研或技术研发主要成果

科研成果

1201312月主持的徐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职业学校研究专项课题,《职业学校艺术设计专业“工学结合”模式的研究,已结题;

2201711月,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一等奖。

3201812月,徐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徐州文化创意研究——马庄香包和徐州汉文化元素的融合创意研究》,已结题。

技术研发成果

1201511月,为江苏华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计的标志被采用;

220162月至今,为徐州品秀园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标志被采用;为品秀园林公司的设计的若干项目被采用;

3201610月,设计作品《陶绕襟衣》在徐州市第一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获“十大最受欢迎产品”奖,本人被徐州市博物馆聘为文创特约设计师;

四、近三年工作室教科研赛训主要成果及师生获奖主要情况

教学研究成果

1. 杨春芳撰写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创新与实践》教学案例,获得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度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一等奖;

2. 闵凡思撰写的《汉文化美术课程资源传承教学的应用》获2017年江苏教学成果二等奖;

3.席彬撰写的《基于现代学徒制的艺术设计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与实践》获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第六届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科研主要成果

1. 201812月,杨春芳研究的徐州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徐州文化创意研究——马庄香包和徐州汉文化元素的融合创意研究》课题,已结题;

2.201812月,席彬研究的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艺术设计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路径研究》课题,已结题。

3. 20192月,闵凡思研究的江苏省十二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学汉陶资源的开发与传承的研究》,已结题。

教学比赛成果

1.王建梅老师参加2017年徐州市职业学校信息化课堂教学大赛获一等奖。

2.张亚老师参加2018年徐州市课堂教学大赛获得一等奖。

3.闵凡思老师先后获得全国优质课二等奖、省录像课一等奖、大市基本功一等奖、大市优质课一等奖。

技能大赛获奖情况

1.2017-2018年,杨春芳指导的选手师传路、温虹靖获得徐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平面艺术设计金奖,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平面艺术设计铜奖。

2. 2017年,王建梅指导选手杨爽、邵岩获得徐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环境艺术设计高职组金奖和银奖。

3.2017- 2018年,席彬指导的选手刘梦凡、卢木子获得徐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平面艺术设计金奖,获得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平面艺术设计铜奖。

其他成果

课题:近三年工作室成员主持及参与了8个省市级课题的研究,其中省级课题4个,市级课题4个,已结题的课题6个,即将结题的课题2个;

1.201710月,杨春芳主持张亚参与的徐州市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实践研究——以我校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为例》,已经立项。

2.201612月,席彬主持,杨春芳、张亚2位参与的江苏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立项课题《中职教育与应用型本科课程体系衔接研究——以装潢设计专业为例》已经结题。

3.201510月,闵凡思主持杨春芳参与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专项课题《汉陶艺术资源的开发与传承的研究》,准备结题

论文论著:在省级及以上杂志发表或获奖论文38篇,出版教材9本。其中杨春芳发表论文8篇,出版2本教材;李栋发表论文9篇,出版6本教材;席彬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主持课题3个,出版教材2本;闵凡思发表论文5篇,出版教材3本;其他成员在省市级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1.201712月,杨春芳撰写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现代学徒制试点研究》,发表于《江苏教育》杂志。

2.201812月,杨春芳主编的《酒店空间设计》和《装饰材料构造和预算》教材出版。

3.20171月,张亚撰写的《以就业为导向的美术职业教育模式的实施》,发表于《包装世界》。

4.20154月,闵凡思撰写的《以闵氏泥模为例浅议非物质文化遗产——沛县泥模》,发表于《天工》杂志。

5.20175月,席彬撰写的《概念包装设计的创意思维解析》发表于《包装工程》。

6.李栋老师编著了《宾馆装饰室内设计与施工管理》、《室内装饰材料与应用》、《室内装饰施工与管理》等系列教材。

 


五、近三年工作室开展社会服务(教育教学指导、实践活动)等情况

教育教学指导服务

1.201512月,杨春芳为徐州景明设计公司员工开展《构成艺术》专题讲座;

2.201610月,闵凡思为我校师生开展徐州汉陶的研究讲座;

3.20165月,李栋老师为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开展宾馆设计案例分析讲座;

4.20176月,杨春芳带领工作室成员到沛县拓牛堂文化艺术学校进行技术交流指导;

5.201712月,杨春芳为徐州景明设计公司员工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座谈会;

6.20183月,李栋老师为徐州工程学院学生开展宾馆设计案例分析讲座;

7.201612月,闵凡思在徐州百货大楼为“辣妈团”分享了陶艺亲子课程,社会反响很好;

8.201836日,闵凡思在工作室为徐州名特优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员演示传统陶艺拉胚技法,得到好评。

实践活动

1.201510月至201512月,李栋老师完成了徐州市裕恒宾馆室内外装饰设计方案;

2.20161月至20163月,李栋老师带领工作室成员为新沂开发区政府综合办公楼进行外立面设计、大厅设计、行政服务中心设计、科技、规划展示厅设计、大会议室设计;

3.20167月至20169月,工作室成员完成了江苏省徐州农业科学院室内外装饰设计方案;

4. 20171月至20173月,工作室成员完成了沛县人民医院室内外装饰设计方案;

5. 20174月至20176月,工作室成员完成了徐州市恒毅大厦室内外装饰设计方案;

6.20179月至201712月,工作室成员完成了徐州市泉山森林海别墅室内外装饰设计方案;

7.201511月,杨春芳为江苏华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设计的标志被采用;

8.20162月至今,杨春芳为徐州品秀园林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设计标志被采用;为品秀园林公司的设计的徐州久隆别墅区木屋庭院、为山西榆社恐龙文化广场设计的假山项目被采用;

9.201610月,设计作品《陶绕襟衣》在徐州市第一届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中获三等奖,获“十大最受欢迎产品”奖,并投入生产成为徐州博物馆旅游产品,本人被徐州市博物馆聘为文创特约设计师;

10.201710月至今,工作室成员带领学生为徐州回龙窝茶社、铜山佛教协会、上海东港公寓改造进行了方案设计;

11.20165月至20167月,丁静静老师完成了徐州瑞光中医院室内外装饰工程;

12.201710月至20182月,丁静静老师完成了松江出口加工区拓展建设项目室内装饰工程。

 

对外培训

2017年,本工作室联合徐州景明设计公司开展对外培训,培训平面设计放向和室内设计方向的课程,培训人数达300多人次。

承担技能大赛工作和技能鉴定工作

本工作室自2016年开始承担徐州市艺术类教师组和高职组技能大赛,负责制订《徐州市职业学校技能大赛艺术类(教师组、高职组)竞赛指南》,布置比赛的环境和场地;承担室内设计师技能鉴定工作,负责考前培训以及组织考试工作。

六、工作室未来3-5年发展规划(包括目标和分年度计划)、经费保障情况

(一)工作室未来3-5年发展规划

1.目标任务

1)在教学方面,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努力和青蓝工程结对培养,力争有2-3名成员成为徐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业负责人,三位年轻教师评上讲师。

2)在各项比赛方面,通过工作室的培养,培养3-4名选手,在省两课评比或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或文明风采大赛获省二等奖及以上的成绩。

3)在科研方面,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在省或市级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5篇以上,出版2-3本专业教材,每一位成员以课题主持人或核心成员的身份,完成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  

4)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工调研考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视觉传播设计专业课程标准,2-3年内,力争申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做好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2年内争取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目前正在申报)。

5)在社会服务方面,通过工作室开展的社会实践服务,更好的深化产教融合,设计项目获得更高的设计奖项。联合徐州博物馆以及马庄香包设计工作室成立徐州文化创意研究工作室。

(二)分解目标任务

2018年度目标任务:

1)全年工作室完成并在省级以上期刊发表论文5篇;工作室成员申报主持省级研究课题一项或市级研究课题两项,编写1-2本专业教材。

2)《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现代学徒制的创新与实践》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案例,争取获得江苏省教学成果奖,1-2位教师省级以上课堂教学比赛获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奖;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在2018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奖项。

3)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好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完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标准,校企联合在开发1-2门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4)工作室成员完成20个设计项目,深入开展对徐州博物馆以及马庄香包设计工作室的调研,进行项目合作,为成立徐州文化创意研究工作室打下基础。

2020年度目标任务:

1)争取有2位老师评上讲师,2位老师成为市级学科带头人。3位老师在徐州市范围内至少开展一项专题讲座。

2)申报1-2个市级以上课题,并结题1-2个市级以上的课题。

3)完成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省现代化专业群建设,扎实做好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争取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4)工作室成员至少完成20个设计项目。

2021年度目标任务:

1)提炼该工作室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成果,争取申报1-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工作室成员在省级以上课堂教学比赛获信息化教学比赛中获奖,工作室成员指导学生在2020年江苏省职业学校技能大赛中获得省级二等奖以上的奖项。

2)根据市场需求调整好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继续完善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的课程标准,校企联合在开发1-2门适应市场需求的专业课程。

3)继续深化产教融合,深入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培养社会适用的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4)联合徐州博物馆以及马庄香包设计工作室正式成立徐州文化创意研究工作室。

2022-2023年度目标任务

11位工作室成员争取评上教授职称,1位成员争取取得博士学位,青年专任教师全部评上讲师。

2)在省市级以上刊物至少发表5篇论文,完成1-2项省市级以上的课题申报工作。

3)工作室成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大提高,培养的学生得到企业的认可。

(二)经费保障情况

学校将进一步加大名师工作室专项建设资金投入,每年在学校一般性经费预算和决算中,划出2-5万元专项用于杨春芳艺术设计工作室的建设,添置部分设施和图书资料,并实行专款专用。另外学校预算外资金中划出10万元项目专项经费,结合《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研究》的课题,用于名师工作室产学研开发、课题研究、专业和课程建设、专业技能教材开发、教学资源研发、专项培训等。

 

 

 

七、工作室建设预期成果

1.团队发展:努力把工作室成员培养成具有合作精神的“拥有先进的教育思想,充满灵性的教育智慧,具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具有扎实的实践技能”的省内一流的名师工作室团队。在教学方面,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努力和青蓝工程结对培养,力争有2-3名成员成为徐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专业负责人,三位年轻教师评上讲师。在各项比赛方面,通过工作室的培养,培养3-4名选手,在省两课评比或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教师参加或指导学生技能大赛或创新大赛或文明风采大赛获省二等奖及以上的成绩。在科研方面,通过工作室成员的学习,在省或市级专业期刊发表专业论文15篇以上,出版2-3本专业教材,每一位成员以课题主持人或核心成员的身份,完成一项市级以上科研课题的研究。

2.专业和课程建设: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面,通过工调研考察,根据市场需求调整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完善视觉传播设计专业课程标准,2-3年内,力争申报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江苏省现代化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扎实做好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1-2年内争取国家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3. 教学资源建设:将优质课、示范课进行录像,并刻录成光盘;和企业及出版社合作制作微课;将一些设计案例制作成电子画册和实物;利用我校开通的泛雅和超星平台建立网上教学资源库。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采取的是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名师工作室为该培养模式提供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学团队,目前为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2年后申报成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

5.学生发展:利用产教融合工作室,构建实训和生产一体化的教学环境,通过实训基地和工作室相结合的模式,引进公司管理机制,将公司环境引入学校,校企双方实行强强联合,寻求优势互补,利用项目工作室为平台,采用“知识+技能+就业”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打造“教学+培训+就业”合作体系,实现学校培养与用人单位需求的无缝对接。

6.加强产学研结合与教学成果:工作室成员每人每年在省级、国家级杂志上发表1-2篇论文。完成正在研究的省市级课题,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并将研究成果反馈于教学行为和实践行为中。积极申报新一轮的课题,有效实施产学研给合与校企合作,从而提升团队成员项目研发能力。

7.社会服务:该工作室建设是为做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而成立的,是产、学、研一体的名师工作室。在省内率先推行   “5C”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5R”实践课程教学体系,我校在2017江苏省职业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年度总结会上作为学校代表交流发言,得到了省内专家的好评。通过工作室开展的社会实践服务,更好的深化产教融合,设计项目获得更高的设计奖项。下一步联合徐州博物馆以及马庄香包设计工作室成立徐州文化创意研究工作室,发扬传统文化。

8.特色和创新:杨春芳艺术设计工作室建设是为做好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而成立的,本工作室自建立起,就紧紧围绕设计行业的发展趋势调整专业方向,与徐州景明设计公司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创新了现代学徒制育人模式,率先推行   “5C”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5R”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形成了“共组订单班级、共商培养方案、共定课程体系、共培师资队伍、共建学习环境、共施教学过程、共评学生质量、共担教学成本、共享发展成果”的育人机制。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首批为江苏省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在2017江苏省职业学校

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年度总结会上我校作为学校代表作总结汇报,得到省专家的好评,给其他兄弟院校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借鉴范例。工作室所倡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在2018年度“徐州市创新奖”获得项目立项,在全省乃至全国产生较大影响,有推广价值。

 

 

 

 

 

 

 

 

 

 

 

 

 

 

 

 

 

 

 

 

 

 

 

 

 

学校推荐意见

 

 

 

 

 

 

 

 

 

 

 

 

 

 

 

 

 

                             间:

                           负责人:       (学校公章)

 

版权所有:杨春芳艺术设计工作室 Copyright ©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江苏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蟠桃山路31号  邮编:221004